老哥前兩天去報考執照,我才想起應該來確認一下特考到底是啥時。
就像之前說過的,學電子要到公職或國營事業的機會實在不多,電機電力倒是稍微好一些。
會注意特考是因為大姨丈說海關也有電子人才的需求,
不過特考也在三月初,很有機會和研究所衝到,
地方政府的三等職缺有北投焚化爐原本也滿想報的,
不過想想考科跟當年大學聯考差不多廣泛了,真的要考公職,準備起來應該又得費一番功夫...
倒是另外看到交大電資學院產專準備要招收春季班,
最中意的IC設計專班課程等同電子所系統組,不過今年春季班似乎沒有合作廠商,
我另外能考的是通訊與網路科技專班,等同電信所系統組,
前幾年的考科是電子學或訊號與系統,大概十一月初就筆試,
跟一般生主要差別是畢業後綁約兩年,所以面試就會有廠商主管陪同教授在場了。
對我現在來說產專的優勢是報考條件需役畢,這想必會比三月初的大亂鬥容易考上,
寒假完就可以入學不用再等半年,有廠商壓力老闆比較不會拖時間,順利準時畢業的機會較高,
也少了第一次投履歷、跑面試、等offer的過程,畢業直接銜接工作;
但說實話產專學歷報出來滿容易跟在職專班搞混,
價值不比一般正常碩士,多少還是有點疑慮,
在找教授時、兩年的求學加兩年的綁約、還有換公司之後的待遇會不會有差,
沒有認識的人可以問問實際情況到底如何的說...
無論如何我應該是會報了,反正回交大練練筆也好,給自己多點進度壓力,
這段時間多問人蒐集資訊,有考上再去煩惱要不要念吧。
跟以前在浩然有戰友相伴,現在一個人K書真是寂寞許多。
圖書館裡各式各樣的人,待的時間、專心的程度各有不同,
不管目標為何,因為某種關係而在這個時空相遇,
比起大眾交通工具的交會更有緣,即便是每天見面,熟悉卻冷漠,
我也越來越適應這樣的節奏和氛圍。
目前把機率K完,要開始瘋狂寫題目,
一開始念進度很慢,因為大一微積分有認真學,
大四念機率的時候覺得理所當然的積分過程,筆記就沒有記很詳細,
結果現在忘光光....剛好讓我重新翻翻Calculus課本 = =。
電子學進度更慢,德安說我這樣的速度絕對搓屎,
一開始只殘留一些陳巍仁和吳定中特別強調過、很籠統的一些概念,
我只覺得電子學很神奇,從必修課第一次念得哩哩辣辣,然後補習、VLSI和AIC導論,
每次念好像都有一點新的收穫
(其實哪門課程不是這樣,只是因緣際會之下我電子學念的特別多次....),
這次自己重頭再K一遍,因為有了頻率響應的概念,
重看前面元件的部分就特別會去注意model的推導和片段線性化的過程,
以前只覺得媽阿那麼多式子,
一堆電容列出來是要幹嘛用背也背不完(背不完這點到現在也還適用啦)。
想一想同樣設計電路,電子人的優勢就是對元件有更深入的了解,
自己以前不應該排斥這部分的說。